LW是我在深圳时认识的朋友。每年春节回家我必见同一批人,已经10年不变,都要成了一种仪式了,而LW就是其中一位。他早年在北欧留学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但他乐观坚强,前几年装了电动轮椅后,他在深圳的出行和活动也日益自如,范围不断扩展,每次回去都让我惊叹,自愧对深圳新城区的了解还不如他。
不过,当他真的告诉我,他决定来上海看世博的时候,还是惊到我了。幸亏他招呼得早(5月份),我赶紧给订上离世博会场最近的一家锦江之星。他担心交通出入,我当时也查了查,看报道非常让人振奋啊,有这么先进的无障碍的士呢,再加上地铁网络,出行也没啥好担心的了。
终于世博一开好几个月,很快就到了LW要来的日子了。 和锦江之星确认了最让人不放心的房间,他们倒是很守信地保留着我4个多月前的预定。剩下的就是订个车把LW和他的护士从机场接到酒店,我在他到前4天开始打电话订车。
一打就傻眼了。
竟然处处碰壁!有这种无障碍的士的是强生和巴士的士公司,但2家都需要提供某阳光卡卡号才能订,而这阳光卡只有上海本地残疾人才有。其后更是了解到,也并不是上海所有的肢残人士都有,也挺难办的,要走一堆流程。我分别打过强生的士、巴士的士、上海残联、上海残联信访办、世博会热线电话,问了一圈,愣是没有任何人能给我提供帮助。得到的信息是:这车非常非常滴抢手,不但要提前3-5天预定,而且还不一定有,有也只给持有本地肢残阳光卡人士用。资源有限,这点可怜的阳光,是不能普天同照的!
撒网问了一圈,小风也帮我问了她的一个肢残病人,发现连他也没有这种卡。那他们出行怎么办呢?原来都是靠自己解决!比如有固定相熟的朋友,开个货车私车啥的,当友情帮忙,有需要的时候就过来。实在要那种无障碍车,就去找残联里面相熟的人,总之都是得靠自己。唉,这事最后折腾来折腾去,加上俺自己的失误,最终LW他们是自己打了普通的士过来的。我后来和他们逛街,才知道LW要怎样才能坐进这种普通的士。他们管着叫“转移”,完全由他的护士小芬,一个非常弱小的女孩子,以一种费劲的方式把弄进副驾位置上,而且这个位置不能太高,太高小芬就弄不上了。所以如果没有无障碍的士,LW就宁可去坐地铁,哪怕多绕路。
LW还问道,上海有没有那种可供残疾人坐的公交,说香港大概一半的公交都可以,可以放一块板,让轮椅推上去的。车里也有个位置给他们。我哑然,好像,俺们这里从来没有见过。
好吧,终于迎来了他们,把他们安置好后,我从酒店走向耀华路站时,突然极度焦虑明天要去的几个景点到底有没有无障碍电梯,如果没有,那可傻眼了。赶快打了上海地铁的热线电话,询问“人民广场8换2、南京东路、陆家嘴”几站是否都有无障碍电梯,位置都在哪里。结果接线员顿时答不上来,说我给你联系这几站工作人员,回头复你。果然很快回复我了,说到这几站有是有的,但素,位置实在说不清楚,建议每站都找工作人员联系吧,让他们带路。好吧,至少我得到了保证,这3站都算有无障碍电梯。
第二天天公还算作美,不热,去酒店接了LW、小芬他们出门了,第一个目标是南京路步行街。耀华路站从地面到站厅,从站厅到站台2趟无障碍电梯都非常顺利,标记明显并且直接能用(后面的经历来看,证明耀华路站不愧是世博第一大站,设施就是好,因为我们后来再也没有碰到“标记明显”+“直接能用”的电梯了),我们高高兴兴上了8号线。
但从8号线下来开始就搞了。8号线下来后看到无障碍电梯的标志(其实很多站连这个都没有),但到了电梯那就愣住了,电梯是停运的。只能跟工作人员说,工作人员再和哪里的调度说,然后就让我们等着。等了5分钟左右,电梯开了,里面一个学生样志愿者,把我们领到站厅层那。本想从这一层换去2号线到南京东路站的,结果问了2个工作人员,都建议我们直接从这一站出去算了,因为据说从这个位置要换到2号线,其实是要乘出站电梯出去,再走蛮远到另一个电梯,才能换到二号线。反正我听晕了,只好听从建议,直接出站吧。某小帅哥工作人员又带着我们走到一个电梯处,让我们上去。出了这个电梯就发现我们已经直接在外面了,位置差不多在来福士的对面,根本没经过任何闸机,所以他们3个的单程票甚至没被收回去(这种电梯设计有个很大的问题:它确实不可能一直开着给你用,一定要找工作人员的,特别是反过来要从外面进站厅的话,因为没有经过售票)。
好吧,我们从这里直接去逛南京路吧。结果,和LW在一起,我才第一次能稍微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世界,才第一次发现,如果你是个肢残人士,基本上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商店你都进不了!因为这条最著名步行街上的绝大部分商店,我敢说超过80%,都是有障碍的,有阶梯无斜坡。这固然和南京路的尺土寸金有关,但听到 LW充满遗憾地说好了几遍,唉这些商店我都进不去时,我还是很胸闷惭愧啊。
注意看下面2家南京路商店前的楼梯(图片来自网络,我就懒得标来源了),步行街上大部分商店门前都是这样的格局(第一家那种2级楼梯,轮椅在有人推的情况下能上去,第二家门前那种4、5级楼梯的,除非几个大汉来扛,否则铁定进不去):
唉,好吧,我们不进去,我们就拍拍照,看看热闹,一路朝外滩去了。外滩倒是无障碍做得不错,大家高高兴兴地摆POSE拍照。LW也进了唯一一间商店,Bund 18号,这家无障碍做得好的,嘿嘿。还本想进和平饭店的,结果在朝南京东路的一侧,也没看到无障碍通道,也只能放弃之。
从外滩回到南京东路河南路口,因为我们下一个目标是陆家嘴,要从这里找进南京东路站的无障碍电梯。结果问了一圈人,才终于在离正常的2号线10号线入口都颇远的一角,确切说在河南中路天津路东北角上,发现目标。这个电梯倒是可用,进去之后其实是10号线的站厅,从这里才能绕到二号线的站厅。我蛮确信这是到南京东路站站厅唯一的无障碍电梯,但这隐含着一个问题,那就是10号线是非常近期才开的,那在这之前,是不是意味着就一直没有无障碍电梯到南京东路站厅呢(想想看这个站的全国地位和旅游人潮,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而从站厅到站台的电梯我们没找到,也没有任何标识,只好求助工作人员。此时我们已经进站了,结果工作人员又把我们拉出站来,让我们在走道里等着,说叫人把我们领去电梯。这一等就是15分钟!工作人员也很不好意思,一直说快了快了。终于有个像工人一样的工作人员来了,拿着钥匙把我们领到过道尽头像要往工作间的一个不起眼位置,果然有个电梯!电梯再开时就是二号线的站台了。
坐了一站路,到陆家嘴。从站台到站厅的电梯好找,但没启用,又要等工作人员来开启。从站厅再到地面的电梯也有,但也要按铃等人来领。这个电梯和人民广场站的类似,一出去就不经过闸机口,直接就出到站外了。这个工作人员还特别负责任,把他们3个的单程票给收了,还要我再绕回前面的正式出站闸机,再刷刷我那张公交卡,说否则下次进站有问题的。
得承认近来新修的设施还是有进步的,比如要表扬一下陆家嘴东方明珠、正大广场路口那个新修好的环形天桥。在四个角也就是4个路口上,都分别修了无障碍电梯,很是方便。所以后头我们再去正大广场吃饭,去金茂88层观光,都一切顺利。金茂参观时工作人员还非常友善地把我们优先放行了。
尽管只陪了LW他们一天,后面他们就自己去看世博了,但我看这个城市的眼光也就有点不同了。在每经过一个地铁站时,我都会留意一下这站有没有无障碍电梯的标识,都会看看电梯在哪里,还真发现其实不少站是真的没有这种电梯的;也会留意一下这个商店那个影院他们是不是能进去。慢慢你会发现,尽管上海已经是号称全国无障碍做得最好的城市,其实,仍然对他们非常地不友好! 也难怪这个城市里你很少能看到残疾人士。
希望,这个城市不要停留在所谓的“最好”上面,而是真的能“更好”,符合它的世博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口号。尽管我是世博黑,但这句口号本身我还是拥护的。
评论 (10)
丹珠的朋友,高位截瘫,要看世博,丹珠早几个月就动作起来,订酒店和订车。她自然不懂这些机巧,那位高位截瘫的朋友倒有经验,叫她先打听上海有没有可以给残障人士提供的出租服务。
她打了几家主流出租车公司的电话,都说有的,叫阳光出租车,提前三天预订就可以。
丹珠最怕的是订不到世博边上的酒店,花了很多心思,包括数次电话确认,总算有个可靠的结果。但这个出租车,要了她的命。
她朋友到上海前的倒数第四天,她订出租车。没订到,回家给了我点脸色看。问下来说是需要一张阳光卡,阳光卡订阳光车,阳光卡是上海残疾人才会有的卡。我找了残疾卡来一看,里面的号码上面没写“阳光号”三个字,与她所述有出入。已经知道不妙,上网搜索一下,才知道阳光号是需要另外申请的,如果你是行动不便的上海残疾人的话,可以去申请这个卡,有了这个卡,你要出门的话可以打电话向出租公司订这个车。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位需要轮椅推送的残疾人,你在上海混,基本上就不要出门,除非你是上海人,而且早有预见性地申请过这个卡。
还不止这些。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表明,全上海这种残障出租车大约只有 30辆,还不包括检修等非战斗减员。无法持续增量的原因是,残障出租车的运营成本高于普通出租,而收取的费用理论上较普通出租应该打七折左右。按天朝公理,这种亏本的买卖,做不大,即便有人在墙上刷满“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也一样的。
等我闹清这些事,又过去了两天时间,丹珠已经打了无数电话,求了无数“官方人士”,一点着落也没有。她的脸色已经象刷了绿漆一样难看,害得我的家庭生活也很不幸福。
情急之下我想到我的一位病人,正好有他的电话,也知道他是残疾。给他打了个电话。病人倒是热心,熟门熟路跑去残联招呼,按他的说法,就算没有阳光卡,通过残联打招呼还是有可能达到目的的。事实上也失败了,因为次日就要用车,车子叫光了,这个在意料之中,全上海30辆车!病人倒不急,他早和我说好了紧急预案,给我另一个电话,他的朋友,做物流的,也可以把残疾人搬来搬去。
这个很神奇,当社会不帮他们时,他们自己建起了自己的互助网络,互相之间称为老板,某老板对丹珠说:“派两个司机过来搬人,加一辆车,往返浦东机场接送城里一次200元。”搞得我和丹珠泪水直流--人不自弃当自强啊。
其他种种经历,丹珠都写了,我不细述,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说到底世博还是一个操蛋的货,表面花团一样好看,内里是什么就当另说。
由 breezee | 5, 2010 9:50
发表于 2010-10-05 09:50:39
号称被到了三百辆。。。。。
由 breezee | 5, 2010 9:52
发表于 2010-10-05 09:52:05
前两天出差途中扭伤脚
刚好第二天的飞机是在上海中转
下飞机的时候碰到要走楼梯 又是下雨湿滑的楼梯 又滑了一下
接着拿行李 因为知道转地铁的楼梯太多 又有很重的行李
于是做公交 打车 买票做大巴
一路无比艰辛
由此发现残障人士出门真是困难
为了不给别人填麻烦
他们往往只能待在家里
由 小美 | 5, 2010 5:32
发表于 2010-10-05 17:32:16
前两天出差途中扭伤脚
刚好第二天的飞机是在上海中转
下飞机的时候碰到要走楼梯 又是下雨湿滑的楼梯 又滑了一下
接着拿行李 因为知道转地铁的楼梯太多 又有很重的行李
于是做公交 打车 买票做大巴
一路无比艰辛
由此发现残障人士出门真是困难
为了不给别人填麻烦
他们往往只能待在家里
由 小美 | 5, 2010 5:33
发表于 2010-10-05 17:33:27
北京也是这样,残障设施不完善
由 Peggy | 5, 2010 10:07
发表于 2010-10-05 22:07:31
上海地鐵那幾站的電梯設計有很大的bug,讓人直接從月台層通到地面層,這樣就少了通過閘門驗票的程序。因為怕人逃票,所以無法對所有人開放,要使用還得請工作人員開啟,浪費時間。這麼大一個bug,應該在設計圖階段就抓出來了。我想解決方式只有在月台層的電梯前弄一個驗票機,進站和出站都在那裡刷,這樣才不會讓電梯閒置,有效發揮它的功能。
殘障人士在台灣的能見度越來越高,很大的原因是無障礙設施做得越來越普遍。以我常搭的捷運線來講,我固定會在某轉車站碰到一位使用電動輪椅的殘障者,他會跟我在同一站下車。只是人行道的障礙物過多,電動輪椅還只能在慢車道上走,比較危險。
我家附近的公園也常見外籍看護工推著輪椅帶著老人家出來晒太陽,要這樣出行順利,一定是從家裡的電梯,門口的斜坡,路上的配套設施都完備才能達成。
我在大陸時從來沒有實際看過坐輪椅的人,我想絕不是殘障人少,而是出行不便。等到無障礙設施都做好後,大家才會發現,原來殘障人士是這麼多啊!
由 signor_chi | 6, 2010 1:13
发表于 2010-10-06 13:13:22
to signor_chi, 是的,这种电梯设计大有问题,非常不方便。我们出入了4站地铁站,其中2站(南京东和耀华路)的电梯从地面到站厅是到验票闸机的外面,所以是可以一直开着的,结果着2站确实就是一直开着的,而另2站,人民广场和陆家嘴,则是一进就会进到站厅的闸机里面,就不可能一直开着,一定要找工作人员。我想进去之后陪护的人肯定还要穿过闸机再出来补买2个人的票,然后才能再进去。
这2站恰好都是比较早期的2号线,可能早期确实在这方面考虑太少,造成今日的后果,很难改了。
我刚认识我这朋友的头5年里,他也是很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那时候足不出户几乎不出门。改变发生在他参加了一个两岸三地联合举办的高位截瘫病人训练营活动之后,他认识了一些来自台湾的跟他情况类似的兄弟,说人家那精神状态和体能,简直让他羡慕死了。 后来就以某位台湾大哥为榜样,努力改变生活态度。 我想那位台湾大哥之所以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比LW好,也是得益于他身处的环境对他的支持,因为设施便利,他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眼界心胸自然也不一样,更容易融入社会。
唉,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上海和整个大陆地区还要努力改进啊。
由 danzhu | 6, 2010 11:53
发表于 2010-10-06 23:53:57
我在香港和美国看到的城市的确在很多城建方面都有照顾到残疾人的,而中国的盲道确形同虚设
由 出售银行卡 | 8, 2010 1:44
发表于 2010-10-08 01:44:18
不幸的是正在搞亚运的广州也是如此。
由 etmoon | 10, 2010 11:23
发表于 2010-10-10 23:23:58
这篇让人长了见识,平时我们确实没有这样的机会站在残疾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想起以前经常去一家盲按,那里的盲人还会用电脑上网,有一种专门的软件。他们不轻易出门,就是因为很不方便
由 totozi | 16, 2010 2:48
发表于 2010-11-16 14:48:58